如何促进茶产业人才培养?从福建案例得出的观察与思考

如何促进茶产业人才培养?从福建案例得出的观察与思考

23阅读 2022-10-14 02:22 行业

2021年4月,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优秀的茶业人才能促进茶产业加速发展。在日前发布的《大力培养茶业人才!福建省茶行业大师与大国工匠人才情况盘点来了》一文中,我们对福建茶业人才总体情况做了一个系统梳理,那么在掌握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促进茶产业人才培养?

基于福建案例,吴成建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吴成建表达了自己的思考。


△吴成建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吴成建

各类人才对福建茶产业的积极作用

与培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积极作用

各类人才与茶产业是一种共生关系,互相成就、成长。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各类人才较多的地区分别是南平、泉州、宁德,这三个地市是传统茶叶产区,不仅生产历史悠久,而且茶产业规模也相对较大。反过来看,这三个地区茶产业的兴旺发达,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也是茶人们努力奋斗而来的,正是这些地区政府的引导,茶产业各类人才的实干,才有兴盛繁荣的产业。

正如人们所说,福建的福是干出来的,福建茶产业的兴盛,也有上述各类人才的功劳。以武夷山为例,茶产业上武夷山在南平独占鳌头,茶园面积占南平的30%,产量占南平的28.33%,产值更是远超其它县市区。与此同时,无论是技能大师、非遗传承人还是制茶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在人数上武夷山也占南平市的多数。特别是在技能大师和制茶系列工程师(中级和高级),武夷山占据了绝大多数。

例如福建省2020年第二届制茶高级工程师评审中,南平市获批共16人,武夷山占15人;在2021年第三届的评审中,也是武夷山占绝大多数;南平市的中级制茶工程师评审中,武夷山的人数也是如此。正是有着诸多人才,武夷山的茶产业才能兴盛并持久。安溪在泉州也是占据多数地位,福安、福鼎亦是如此。

另外各类人才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很多都是茶行业的各级龙头企业,这点在武夷山、安溪、福鼎表现的尤为明显。如两位国家级技能大师(也是非遗传承人、制茶高级工程师)的企业都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鼎与武夷山每位非遗传承人,基本都运营有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这说明各类人才对福建茶产业有较大贡献,产生了积极作用、较好影响。

各类人才开展的公益活动,往往容易获得媒体的青睐和关注,也推动茶产业发展。以安溪为例,这几年安溪持续举办大师赛,不仅在比赛过程中获得广泛宣传,推广了安溪铁观音,而且获得大师称号的人也承担起推广大使的责任,在各种场合、各种活动中宣讲、推广铁观音,推动了安溪铁观音产业的持续发展。

存在的不足

一是

目前在茶行业上,技能人才与职称人才的贯通政策渠道尚未完全贯通,尚未出台茶行业人才申报相应职称的政策渠道;

二是

在职称人才上,还未设立制茶系列正高级的职称,也未建立制茶高级工程师如何申报正高级职称的通道,目前还需要通过把制茶高级工程师转为园艺专业高级农艺师后,再继续申报正高级农艺师或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政策通道比较曲折;

三是

技能大师和大国工匠的传帮带尚未有直接、持续的政策扶持,也未能加强这方面引导。相关人才获得荣誉后,传帮带活动未能持续、活跃开展;

四是

相关人才与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产教融合不够充分。特别是职业教育部门,在引进技能人才与大国工匠上,尚未出台相关专门政策。

促进福建茶产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福建省是当之无愧的茶产业第一大省,产业的永续发展还需要依靠人才,因此应在人才培养途径、政策上进行探索,并在相关政策上有所突破。

贯通人才培养的政策通道

贯通技能人才与职称人才之间的通道

现阶段人社部门对职称人才贯通到技能人才有相关的政策通道是相应职称人才可以在报考对应技能评价时免于理论考试。对应技能人才贯穿到职称人才的通道尚未设立或尚未明确。如能明确评茶和茶叶加工工的三级高员、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可以对应的申报初级、中级、副高级相应职称,将能更好的贯穿技能人才与职称人才之间的政策通道。现已有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改革实施方案》,可以作为参考。

贯通职称人才正高级别职称通道

福建省设立了制茶系列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评审,对职称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尚未设立正高级别职称。根据国家职称改革的相关政策,提倡增设正高级别职称,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参考农艺系列职称评审的办法,增设正高级(教授级)的制茶高级工程师,或者打通农艺系列和制茶系列的职称通道,允许符合条件(有茶叶种植、初制加工方面业绩)的制茶高级工程师直接申报农艺系列的推广研究员正高职称。

倡导、鼓励和支持大师与大国工匠的

传帮带活动

可依托本单位内设的技能大师工作室、非遗传承人传习所、劳模工作室等机构,倡导大师和大国工匠能够对外部开放,招收部分社会学员或学徒,发挥带领作用,扩大传帮带范围,并有意识进行区域性或行业性人才梯队培养。

积极探索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可鼓励和支持大师和大国工匠依托一些行业协会,申办技能培训鉴定、非遗技艺传承等,在符合相关规范的前提下,可以允许现有人社部门的技能人才补贴资金对这些育人活动进行直接补贴(补贴至培训单位),建立可持续的传帮带育人机制。

探索多样化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

产教融合途径

师资融合贯通

大师和大国工匠能够对茶行业职业教育、技能教育起到引领作用,涉茶职业院校应加强引进这方面的师资力量,可以专兼职并举,乃至编制上给予倾斜,可以聘请为客座教授、兼职教师,乃至专职教师。

教学场所融合贯通

由于受限于场所和经费限制,大多数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实训场地和技术装备,往往与产业龙头企业是无法比拟的,也因此导致学生或学员难以适应行业实际需求和行业技术升级变化。

为此,一方面需要涉茶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建立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的教学实践基地,并能够正常运转起来,而不是现在调查了解的牌子基地;另一方面也需要行业龙头企业加强这方面意识,为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提供一定便利条件,从而利用职业院校较强的体系化人才培养资源,解决职工理论知识不足、不系统等问题,甚至解决员工的学历、技能证书等问题,从而加强企业人才培养,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强大人才队伍。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秋旱之下,安溪铁观音何以稳住市场?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